自明朝末年以来,无锡市逐渐发展成近代的米、布、丝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,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,而这一切的背后还是得益于无锡地区金融市场的高效与稳定,由于每年进出资金数量巨大,城里金融机构众多,所以无锡也被成为“银钱码头”。通常来说,“银钱码头”的发展历程通常反映在4个行当上,这就是:典当、钱庄、银行、保险。但这其中典当与保险的业务范围往往比较限定,而银行又是近代才出现的产物,所以只有钱庄相应的历史较为悠久,业务范围也相对宽泛,业务量也远远大于其他几个行业,如今我们说起无锡 “银钱码头”的历史,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说无锡钱庄的历史。
钱庄是旧中国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。无锡金融业起步较早,明代隆庆年间,无锡已有换银的钱铺。
到了清咸丰元年(1851年),在现棉花巷开设有冯裕堂经营的公记钱庄,这个钱庄虽然不大,但除了兑换银钱以外,它还发行300文、500文的钱票和100文、200文的钱筹,作为换银的凭证。
公记钱庄在兑换银钱的时候,也是颇有讲究:市面上流通的制钱是重一钱以上的大白铜钱,信用最好。一些私铸的小钱有称为“鹅眼”、“荐叶”、“水上漂”、“沙壳子” 等,质差量轻, 流通中常遭拒用。还有一种中间用大白铜钱, 两头用小钱串成的橄榄钱, 则要经贴水方能使用。
至于冯裕堂的发家史,曾有这样的传闻:话说光绪年间,无锡知县裴大中每年朔、望二日都要去惠山寺进香,每次路过棉花巷附近,冯裕堂都是肃立在钱庄门前迎送,久而久之,裴大中深受感动,认为冯裕堂此人为人诚实善良,并主动将制钱100千文存入该庄。得到了官府的信任,这自然成了最好的广告,而且钱庄发行的钱票、钱筹都能随时兑现,因此市民乐用。正是由于冯裕堂此人极为钻营,非常善于与官府打交道,所以生意一直比较兴旺。但也正是过分依赖政府的生意,到了1889年,清政府开始发行铜元,钱票停止使用,公记钱庄的业务也开始衰落,不久便歇业了。
随着无锡地区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发展,无锡的粮食业、布业、丝业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,而原来的无锡的交易款项的汇划均由苏州钱庄办理,再转到无锡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无锡经济要求,于是同治八年(1869年)无锡县署帐房单毓德创设恒德钱庄,这是无锡史上第一家经营存、放和汇划等信用业务的钱庄(1875年改名为达源钱庄)。以后陆续有吴保三开设“知仁钱庄”,殷俊卿开设“穹茂钱庄”等六、七家钱庄在无锡开设。光绪十四年(1888),江浙两省集中在无锡采办漕粮,每年约130万石,无锡米市兴旺,堆栈兴起,丝茧年年获丰收,木织丝厂纷纷开办,制纱布厂创办,无锡商品经济的发展,也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。当时有些钱庄还兼营土丝,这些钱庄,店面是土丝行,对外专收购农户手工制丝,房屋后作贮货的堆栈,中堂客厅作钱庄。
自有银元后, 钱庄又做起了银元买卖生意。清代的龙洋、后来民国的“袁大头”、外国的墨西哥 “鹰洋”、英国的则称“站人洋”,还有市面上还有各地军阀滥制的成色不足的假货,都要通过敲击银元听声音来识别银币的成色。铿锵有声者为真货, 因含银成色不足而音色不佳者, 俗称“哑板”、“沙板” ,这些成色不足的,必须经贴水才可用。还有一种称作“夹板”, 那是中间夹铜的伪劣品,不能流通。真货经钱庄识别后, 用桑皮纸卷紧,每元为一包,封好盖章,可以包退包换,如此凭信誉作大宗交易,无需再点再敲。
在经营理念上,当时无锡几乎所有的钱庄都想做到钱义并重,但在实际经营中往往很难
时间到了光绪二十二年(1896),这一年荣熙泰在上海开设广生钱庄,在无锡由荣德生任经理开设分庄。广生是无锡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钱庄,无锡将来非常著名的荣氏集团,就是从广生钱庄起家的,可以说没有广生钱庄的发展,也就没有后来举世闻名的荣氏集团。
荣德生和荣宗敬兄弟俩可以说与钱庄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兄长荣宗敬早年曾在上海永安街源豫钱庄和森泰蓉票号工作过;弟弟荣德生曾在上海通顺钱庄当过学徒。兄弟俩正是有了早年在钱庄工作的经历,其父亲荣熙泰才能下定决心,将自己的积蓄1500银元连同从朋友那里募集的3000银元作为本钱,交与荣宗敬和荣德生两兄弟经营钱庄。
钱庄创立不久,荣熙泰便撒手西去,但兄弟两谨记父亲临终教诲:在经营中“信用”、“机灵”、“行情”三者并重,努力“勤于业、信于人、在稳重中图发达”。
当时,无锡钱庄已增至十多家,其中:达源、广仁、广生、辅仁、德丰等钱庄资金雄厚,业务较大,同业间的业务往来日益频繁,竞争也比较激烈。但在兄弟两的努力经营下,尤其是在荣宗敬的掌控下,钱庄虽然经过了合伙人退股等一系列困难,依然还是稳步向前,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,到1900年,钱庄的一年盈利已经就达到4900银元,超过了当初投入的本金。而兄弟两人在经营钱庄的过程中,也敏锐的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方向,开始朝着实业的方向发展,将金融资本投资于工业资本,成就了一代“面粉大王”和“棉纱大王”的传奇。
清朝末年,由于政府鼓励办实业,许多钱庄都和广生钱庄一样资本大量转入工业。一些民族资本家在创业时期,常常采用借款开厂和举债扩充来拓展市场。他们需要银钱业提供大量贷款购办原材料,并利用抛售远期栈单的方式,扩大原料储备,增强企业的竞争力,有的还以老厂作抵,向银钱业借进大量款子,创办新厂,或者扩充老厂规模。这样无锡钱庄存放款差距悬殊,放大干存,故无锡 有“放款码头”之称。1918年无锡银钱业对工商企业放款达2200余万元, 资金大部拆借自上海、苏州等地。无锡银钱业不断地要向外地筹集拆借资金, 俗称争取“头寸” ,以应付周转。这些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向苏州银钱业转拆。苏州城里居住着大批地主、官僚,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银钱,但却不善干投资经营工商业,于是都存入钱庄取息,因此苏州银钱业常把大量存款转拆给无锡钱庄。二是上海一些规模较大、资金雄厚的商业银行,直接来锡开设分行,他们运用抵押放款和埠际汇划业务,为无锡银钱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。三是和无锡在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的城市,如南京、镇江、宜兴、江阴等地,也有大量资金投入无锡银钱业营利。1924年是无锡钱庄业的鼎盛时期,当时资本较大的钱庄有25家,规模较小的则遍布城乡,难以详细统计。
在无锡金融历史上占重要地位的锡金钱丝两业公所
解放后,由于现代金融的持续发展,银行代替钱庄已经是大势所趋,从1951年1月-6月,无锡最后的六家钱庄:慎余、福裕、永恒丰、增大、复元、德丰相继歇业,钱庄这一在无锡从1570年左右到1951年持续了将近400年的金融“活化石”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从此走入了历史,一个时代结束了,但一个时代又开始了。
免责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出售·典当·评估·鉴定
扫描二维码快速添加关注
四川当铺网官方微信号
scdpkf
随时在线咨询·估价·鉴定
添加四川当铺网微信
scdpkf
Recommended reading